作物營養(yǎng)失調癥發(fā)生的原因很多,既受到作物本身營養(yǎng)特點的左右,同時也受到土壤、天氣等環(huán)境的影響。營養(yǎng)失調診斷是通過外形、土壤分析、植株分析或其它生理生長指標的測定,對植株營養(yǎng)狀況進行客觀判斷,用以指導施肥或改進其它管理措施。本文重點就通過外形診斷來判定農作物營養(yǎng)失調證,并提出相應的施肥對策(重點介紹氮、磷、鉀、鋅、硼五種營養(yǎng)元素)。
一、農作物氮素失調癥
(一)癥狀
1、缺乏癥。植株生長緩慢,個體矮小、分枝、分蘗少;葉綠素含量降低,葉色褪淡,老葉黃化早衰且易脫落;莖葉常有紅色或紫紅色;根系細長,總根量減少;花和果實均少,果實籽粒不飽滿,成熟提早,產量和品質下降。各種作物所表現的缺氮癥狀不盡相同,現分述如下:水稻和小麥缺氮,植株生長緩慢,個體矮小,分蘗減少;葉綠素合成受阻,葉色褪淡,老葉黃化,早衰枯落;莖葉常帶有紅色或紫紅色;根系細長,總根量減少;幼穗分化不完全,穗形較小。缺氮不十分嚴重時,結實雖然良好,籽粒與秸稈的比值也有所提高,但成熟提早,產量和品質下降,抗病、抗倒伏能力有所增強。玉米缺氮,植株生長緩慢,株型矮?。蝗~色褪淡,下部老葉從葉尖開始呈現“V”字形黃化;中下部莖桿常帶有紅色或紫紅色;果穗變小,缺粒嚴重,成熟提早,產量和品質下降。油菜缺氮,植株生長緩慢,莖桿細弱,分枝少;葉片小,葉色褪淡;莖葉呈現紅色或紫紅色;角果少而形短,產量和品質下降。馬鈴薯缺氮,莖葉變小,葉色褪淡、黃化。茶樹缺氮,葉自下而上均勻黃化。煙葉缺氮,葉色褪淡,下位葉黃化。
2、過剩癥。作物氮素過多,抗病、抗倒伏能力減弱;植株貪青遲熟,籽粒不充實,導致減產和品質下降。水稻氮素過多,植株體內含氮有機化合物含成猛增,碳水化合物消耗過多,細胞大而壁薄,含水量增加,長勢過旺,引起徒長;葉面積增大,葉色加深,造成郁蔽;機械組織不發(fā)達,易倒伏,易感病蟲害;結實率和千粒重下降,谷草比減小,產量降低。玉米氮素過多,植株生長過旺,引起穗長;葉色深濃,葉面積過大,田間郁蔽嚴重;莖桿肥大脆嫩,易倒伏和易感病蟲害;結實不良,減產明顯。油菜氮素過多,植株生長過旺,分枝過多,葉色加深,莖桿嫩弱,易倒伏;成熟期延遲,籽粒成熟度不整齊,含油量降低。
(二)防治
1、作物缺氮癥的防治:(1)培肥地力,提高土壤供氮能力。對于新開墾的,熟化程度低的,有機質貧乏的土壤及質地較輕的土壤,要增加有機肥料的投入,培肥地力,以提高土壤的保氮和供氮能力,防止缺氮癥的發(fā)生。(2)在大量施用碳氮比高的有機肥料如秸稈時,應注意配施速效氮肥。(3)在翻耕整地時,配施一定量速效氮肥作基肥。(4)對于地力不勻引起的缺氮癥,要及時追施速效氮肥。
2、作物氮素過剩的防止:(1)根據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需氮特性和土壤的供氮特點,適時、適量地追施,應嚴格控制用量,避免追施氮肥過晚。(2)在合理輪作的前提下,以輪作制為基礎,確定適宜的施氮量。(3)合理配施磷鉀肥,以保持植株體內氮、磷、鉀的平衡。對于水稻,氮過量不十分嚴重時,可通過排水擱田及追施鉀肥等措施進行矯治。
二、農作物磷素失調癥
磷過量對作物生長發(fā)育直接的不良影響在生產上較為少見,這里主要介紹作物營養(yǎng)缺乏的癥狀及防治措施。
(一)癥狀
作物缺磷時一般表現為:植株生長延緩,株型矮小,分枝、分蘗減少,葉色暗綠且無光澤,籽粒和果實發(fā)育不良。水稻缺磷,植株生長緩慢,個體矮小,莖葉狹細,葉片直挺,叢頂齊平,呈簇狀,即所謂“一柱香”株型,分蘗少甚至無;葉色變深,呈暗綠色、灰綠色或灰藍色;葉尖及葉緣常帶紫紅色,抽穗、成熟延遲,減產嚴重。玉米缺磷,缺磷癥狀在苗期最為明顯,植株生長緩慢、瘦弱、莖基部、葉鞘甚至全株呈現紫紅色,嚴重時葉尖枯死呈裼色;抽雄吐絲延遲,結實不良,果穗彎曲、禿尖。油菜缺磷,缺磷癥狀在子葉期即可發(fā)現,缺磷幼苗子葉色深,葉片變小增厚;真葉出生推遲,形小直立,暗綠且無光澤,呈現紫紅色,葉柄和葉脈背面尤為明顯;植株蒼老、僵小;分枝節(jié)位抬高,分枝數量減少;主莖和分枝細弱,花莢銳減;出葉速度明顯減緩,全株葉片數量減少;單株結莢數和每莢籽粒數均顯著減少,減產嚴重;籽粒含油量降低。茶樹缺磷,葉色暗綠,新葉抽生慢而小。向日葵缺磷,莖細,花弱,盤小。
(二)防治
1、合理施用磷肥。(1)早施,集中施用磷肥。大多數作物在生育前期對缺磷比較敏感,吸收的磷占總需磷量比例也較大,因此磷肥必須早施。同時,由于磷在土壤中的移動性較小,而生育前期作物根素的分布空間有限,不利于磷的吸收,所以磷肥要適當集中施用。如蘸根、穴施、條施等。(2)配施有機肥料和碳。在酸性土壤上應配施有機肥料和碳,以減少土壤對磷的固定,促進微生物的活動和磷的轉化與釋放,提高土壤中磷的有效性。
2、田間管理措施。(1)壯苗移栽。對于育苗移栽的作物,在苗床、秧田、營養(yǎng)土上施足磷肥及其它肥料,適時播種、培育壯苗。壯苗抗逆能力強,根系發(fā)達,有利于生育前期對磷的吸收。(2)水分管理。對于有地下水滲出的地方,要因地制宜開挖攔水溝和引水溝,排除冷水侵入,提高土壤溫度和磷的有效性,防治缺磷發(fā)僵。
三、農作物鉀素失調癥
鉀過量對作物生長發(fā)育直接的不良影響生產上頗為罕見,因此,這是主要敘述常見作物鉀營養(yǎng)缺乏的癥狀及防治措施。
(一)癥狀
作物缺鉀時,中下部葉片,尤其是老葉、葉尖、葉緣失綠黃樺,進而褐變或出現褐斑。嚴重時葉緣焦枯、卷曲。植株矮小,結實不良,產量和品質下降。水稻缺鉀,老葉葉尖及前端葉緣褐變或焦枯,同時出現褐色斑點;植株伸長受抑而矮縮;葉色加深,呈暗綠色且無光澤;根系細弱,多褐根,老化早衰;抽穗不整齊,秕谷率增加,正常受精的谷粒也不飽滿,產量和品質下降。典型癥狀有三種:即赤枯型、胡麻斑型、褐斑型。玉米缺鉀,玉米缺鉀癥多發(fā)生在生育中后期,表現為中下部老葉葉尖及葉緣黃化、焦枯;節(jié)間縮短,葉片密集堆疊矮縮。莖稈細弱、易折,機械強度減弱,易倒伏,成熟期推遲,果穗發(fā)育不良,形小粒少,籽粒不飽滿,產量銳減;籽粒淀粉含量低,以多質劣。煙葉缺鉀時葉尖緣黃化,嚴重時焦枯,煙葉常黃化反卷。茶樹缺鉀葉緣或脈間褐枯。
(二)防治
1、合理施用鉀肥。(1)確定鉀肥的施用量。對于大多數作物,每畝鉀肥(以K2O計)用量以7-10kg為宜。(2)選擇適當的鉀肥施用期。由于鉀在土壤中較易淋失,鉀肥的施用應做到基肥與追肥相結合。在嚴重缺鉀的土壤上,化學鉀肥作基肥的比例應適當大一些。由于植物體內氮鉀平衡與鉀營養(yǎng)缺乏癥的發(fā)生關系密切,所以,在作物吸氮的高峰要及時追施鉀肥,以防氮鉀比例失調而促發(fā)缺鉀癥。在有其它鉀源(如桔稈還田、有機肥料、草木灰等)作基肥時,化學鉀肥以在生育中后期作追肥為宜。(3)廣辟鉀源。充分利用秸稈,有機肥料和草木灰等鉀肥資源,實行秸稈還田,增施有機肥料和草木灰等,促進農業(yè)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中鉀循環(huán)和利用,緩解鉀肥供需矛盾,能有效地防止鉀營養(yǎng)缺乏癥的發(fā)生。
2、田間管理措施。(1)提倡冬季翻耕。冬季翻耕一方面可減輕或消除還原性物質對作物根系的危害;另一方面能促進土壤中鉀的釋放,提高土壤的供鉀水平。(2)控制氮肥用量。生產上缺鉀癥的發(fā)生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由氮肥施用過量引起的。在供鉀能力較低或缺鉀的土壤上確定氮肥用量時,尤需考慮土壤的供鉀水平,在鉀肥施用得不到充分保證時,更要嚴格控制氮肥用量。(3)水分管理。對于水稻要做到露、擱、曬田相結合,以消除還原性物質對根系的危害及對鉀素吸收的抑制作用。對于旱地作物,以開溝排水與施用鉀肥相結合防治缺鉀癥的效果更為顯著。
四、農作物鋅素失調癥
(一)癥狀
1、缺鋅主要癥狀。鋅的不足作物會出現生理病害。玉米對鋅較敏感,缺鋅出現“白苗病”,先是老葉片基部葉脈間退綠呈黃白色,逐漸向前段發(fā)展,葉肉組織逐漸變薄,似半透明,有些品種的退綠葉片出現紅紫色,病株的抽雄吐絲期推遲,果穗缺粒禿尖。水稻栽后2-4周會出現缺鋅,先從基部葉片中段出現銹斑,向兩端發(fā)展,并逐漸擴大連成條段,由基部葉向上逐漸擴展,現葉速度慢,分蘗少而遲甚至不分蘗,植株萎縮,根系不發(fā)達,小花不孕率增加,延遲成熟。果樹缺鋅幼葉硬而小,有缺綠斑點,聚生一起,形成簇葉,稱“小葉病”。
2、作物鋅中毒的癥狀。作物鋅中毒的癥狀為葉片黃化,進而出現赤褐斑點。鋅過量還會阻礙鐵和錳的吸收,有可能誘發(fā)缺鐵或缺錳。
(二)防治
1、作物缺鋅癥的防治。(1)合理平整耕地。先將表層土壤集中堆置,把心底土平整后再覆以表土,保持表層土壤的有效鋅水平,防止旱地作物缺鋅。(2)合理施肥。在低鋅土壤上要嚴格控制磷肥和氮肥用量,避免一次性大量施用化學磷肥,尤其是過磷酸鈣;在缺磷土壤上則要做到磷肥與鋅肥配合施用;同時,還應避免磷肥的過分集中,防止局部磷鋅比例的失調而誘發(fā)缺鋅。(3)增施鋅肥。鑒于主要作物在生育前期就會出現缺鋅癥狀,鋅肥的施用以作基肥為宜。用硫酸鋅作基肥時,通常用量為1-2kg/畝;葉面噴施時,一般用0.15%-0.30%的硫酸鋅,鋅肥用量為0.15-0.2kg/畝,生育期間連續(xù)噴施2-3次,間隔時間5-7天。
2、作物鋅中毒癥的防治。(1)控制工業(yè)“三廢”的污染。(2)合理施用鋅肥,防止鋅肥施用過量而引起作物鋅中毒。(3)慎用含鋅有機廢棄物。
五、農作物硼素失調癥
(一)癥狀
本文只介紹作物缺硼癥狀。作物缺硼的典型癥狀是根系生長受抑,粗短而不平;莖尖死亡, 枝條簇生;葉片皺縮,葉柄及莖開裂,粗糙脆硬易折。不同作物缺硼癥狀各異,現分述如下:馬鈴薯缺硼時,生長點受抑制,節(jié)間變短,植株矮化。嚴重的生長點停滯、枯萎,甚至死亡,形成枯頂現象。頂芽死亡后,促進腋芽萌發(fā)而長出新的分枝,這些新分枝的頂芽也因缺硼而萎縮、死亡,分枝上的腋芽又可萌發(fā)而長成新分枝,如此生長點死亡和新分枝形成,使植株呈矮從狀。葉片不平整,變厚、變脆、易折斷;葉色變深,新葉萎縮、卷曲、扭皺。油菜 “花而不實”是油菜硼營養(yǎng)缺乏的突出癥狀。發(fā)生“花而不實”的油菜,生育前期未見異常表現,甚至生長相當不錯,植株葉大薹粗,稈高逾人,但每公頃產量不足750kg,甚至絕收。由于不實,次生分枝旺發(fā),花期延長;氮營養(yǎng)充足時,更是枝多花旺,盛花不息,因此,又稱之為“瘋花不實”。大量細弱的次生分枝的發(fā)生使植株呈掃帚狀,成熟期表現為分枝繁密紛亂的田間景觀,與正常田塊整齊有序的景觀截然不同。根據次生分枝的抽生類型及主莖的矮縮情況,可將油菜缺硼癥狀分為三種類型即徒長型、矮縮型、中間型。
(二)防治
1、作物缺硼癥的防治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:(1)施用硼肥。不同作物對硼的需要量和對高硼的忍耐力均較大的差異,因而施用硼肥時最需注意的是用量問題,少了不起作用,多了極易招致毒害。(2)增施有機肥料。一方面有機肥料本身含有硼,全硼含量通常在20~30mg/kg,施入土壤后,隨著有機肥料的分解可釋放出來,提高土壤供硼水平;另一方面還能提高土壤有機質,增加土壤有效硼的貯量,減少硼的固定和淋失,協(xié)調土壤供硼強度和容量。(3)合理施用氮、磷、鉀肥料??刂频视昧?,防止過量施用氮能引起硼的缺乏;適當增施磷鉀肥,促進作物根系的生長,增強根系對硼的吸收。(4)其它措施。根據缺硼癥發(fā)生的原因,還可采用通過種植適宜作物、合理平整耕地、水分管理等措施綜合防治。
|